林间有果树、有水塘,还有可越冬藏身的小窝,野生动物们可在此玩耍栖息。这样的“动物乐园”被称作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,目前京郊已建成367处。
昨天上午,记者来到海淀区苏家坨平原生态林养护经营示范区。一棵油松旁边,占地五六平方米、以杂乱树枝堆成的小土包十分惹眼,这就是“动物乐园”里的一处设施——本杰士堆。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林业工作总站站长杜建军介绍,本杰士堆是由石块、树枝、树叶等堆在一起,并用掺有本土植物种子的土壤进行填充而成。其中心的土壤负责让本地植物茁壮生长,而外部的干树枝、石块既可以让小型野生动物在下面筑巢,还能保护植物的根不被啃食。这样“本杰士堆”就能持续不断地为食草动物提供新鲜食物,吸引动物在林地里安家。
位于苏家坨的这片生态林示范区,拥有全市首批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,可谓对小动物们呵护备至。林地之间不但建有几处本杰士堆,还修建了小微湿地、水塘,以便小动物们饮水、洗澡;人工鸟巢悬在枝头,为鸟儿提供庇护。最近,长势不好的树木还进行了伐移,补植食源、蜜源植物。
在这里,野生动物们有吃有喝,还有了自己的小窝,自然可过冬无虞。
示范区的林地间,还出现了一种新事物——昆虫旅馆。它像是一座座小房子,是用粗细、长短不一的木棍、竹枝整齐堆叠而成。房屋“建材”之间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孔隙,相当于不同规格的客房,招引不同需求的昆虫“房客”。昆虫可在这里躲避自然灾害、越冬、繁育、栖息,帮助昆虫更好地繁衍。它也能为蜈蚣、蜘蛛等非昆虫类生物提供繁衍场所。
为什么要为小动物们营造乐园呢?“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,不仅应该有树木,也要有飞鸟、昆虫、野兔、刺猬等小动物,甚至就连土壤中的微生物,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杜建军说,比如鸟儿通过觅食为树木传播种子,微生物则会通过植物根系影响树木。因此,只有生态系统完整,才能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,保障林地质量。
此前多年,林间存在“有林没有鸟、有鸟没有水、有水没有鱼”和动物迁徙没通道、饿了没食物、生存没栖息地等问题。如今,随着全市151万亩平原生态林全部纳入精细化管理,本市正探索把生物多样性目标纳入林地养护工作。
如今,全市已建成平原生态林养护管理市级示范区20处,区级示范区33处。示范区中的“动物乐园”——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共建成367个,建设本杰士堆539个,悬挂人工鸟巢1540个,建设小微集雨湿地141处。
越来越多的小动物重返森林,森林也变得更加生动热闹。“近几年,我们踏勘林地时碰到小动物的机会明显多了,常常跟野兔、刺猬打照面儿。”林业工作总站副站长李荣桓说。(记者 朱松梅)